产后怎样清洗恶露
产后恶露的定义
产后恶露是指孕妇在产后排出的阴道分泌物,包括血液、胎盘副片、羊水、黏液和细菌等。产后恶露的时间持续一段时间,通常在产后2-6周内,新妈妈需要做好清洁工作,避免感染。
清洗恶露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
在清洗恶露前,新妈妈需要先做好阴道和外阴的清洁,使用清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进行清洁,不要使用过于刺激性的清洁剂。在清洗恶露时,要注意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卫生巾,避免细菌感染。同时,需要用流动的温水彻底清洗干净,不要让残留物造成细菌滋生。
如何正确清洗产后恶露
在清洗产后恶露时,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1.每次更换卫生巾后,先用流动的温水将外阴和肛门周围清洗干净,否则恶露会滴落到外阴周围的皮肤上,引起阴道感染和皮肤炎症。
2.在清洗时要做到干净、卫生,可以搭配外用抗菌洗液或生理盐水等。
3.清洗后轻轻擦干、更换干净的卫生巾。
4.术后2周内应避免使用含有花香、香料的护理产品。
产后恶露异常应如何处理
有时,新妈妈可能会出现产后恶露异常的情况,如恶露量过多、色泽呈现黑褐色或绿色、恶臭味道等。这时需要及时就医,避免炎症发生。同时,新妈妈在产后恢复期间,切勿使用过于刺激性的卫生巾和护理产品,以免刺激和污染。
小贴士:如何避免产后感染
1.每天洗澡并更换干净的衣服和卫生巾。
2.使用清洁液或医生推荐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洁。
3.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清洁剂和卫生巾。
4.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。
5.积极做好阴道和泌尿系统的清洁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