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(今宵酒醒何处)

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(今宵酒醒何处)

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(今宵酒醒何处)

很多人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,今宵酒醒何处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!

1、这是宋朝词人柳永的《雨霖铃》。

2、《雨霖铃》的全词如下: 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.都门帐饮无绪,方留恋处,兰舟催发.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. 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沈沈楚天阔。

3、 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.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、晓风残月.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4、便纵有、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 《雨霖铃》词牌名,也写作《雨淋铃》,节选自《乐章集》。

5、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,故作此曲。

6、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。

7、宋代柳永的《雨霖铃》最为有名,而其中的\"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\"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。

8、2、马嵬兵变后,杨贵妃缢死,在平定叛乱之后,玄宗北还,一路戚雨沥沥,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,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。

9、《碧鸡漫志》卷五引《明皇杂录》及《杨妃外传》云:\"明皇既幸蜀,西南行,初入斜谷,霖雨弥旬,于栈道雨中闻铃,音与山相应。

10、上既悼念贵妃,采其声为《雨霖铃》曲,以寄恨焉。

11、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,善筚篥,因吹之,遂传于世。

12、\"这也就是词牌《雨霖铃》的来历。

13、而其中柳永篇最为有名。

14、3、柳永此人号称柳三变,因为曾经担任过屯田的官职,也称柳屯田;他这个人曾经得到当时皇上的赏识,认为他的词填的不错,只是不适合做官,所以柳永又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因为官场不得以,最后这个人每日消磨于烟花柳巷之中,为当时的不少名妓做过词,并且流传很广,当时人称“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”。

15、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宋代:柳永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
16、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
17、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18、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19、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
20、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21、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译文: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,面对着长亭,正是傍晚时分,一阵急雨刚停住。

22、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,却没有畅饮的心绪,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,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。

23、握着手互相瞧着,满眼泪花,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,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。

24、想到这回去南方,这一程又一程,千里迢迢,一片烟波,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。

25、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,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,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!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?怕是只有杨柳岸边,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。

26、这一去长年相别,相爱的人不在一起,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、好风景,也如同虚设。

27、即使有满腹的情意,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?鉴赏:起首“寒蝉凄切。

28、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三句写环境,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,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,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。

29、通过这些景物描写,融情入景,点染气氛,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,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。

30、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。

31、“都门帐饮”是写离别的情形。

32、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,暗寓仕途失意,且又跟恋人分手。

33、“无绪”,指理不出头绪,有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的意思。

34、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。

35、“留恋处、兰舟催发”。

36、正在难分难舍之际,船家又阵阵“催发”。

37、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。

38、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39、”是不得不别的情景。

40、一对情人,紧紧握着手,泪眼相对,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
41、这两句把彼此悲痛、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,写得淋漓尽致。

42、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,跃然纸上。

43、这是白描手法,所谓“语不求奇,而意致绵密”。

44、“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45、”写别后思念的预想。

46、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。

47、一个“念”字,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。

48、“去去”是越去越远的意思。

49、这二字用得极好,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,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。

50、只要兰舟启碇开行,就会越去越远,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、烟波千里,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。

51、离愁之深,别恨之苦,溢于言表。

52、从词的结构看,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,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53、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。

54、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,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:“多情自古伤离别”。

55、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。

56、“自古”两字,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,提升为普遍、广泛的现象,扩大了词的意义。

57、但接着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一句,则强调自己比常人、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、更甚。

58、江淹在《别赋》中说: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!”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,而且层层加码,创造出新意。

59、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。

60、”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,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。

61、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,真正做到“景语即情语”。

62、“柳”、“留”谐音,写难留的离情;晓风凄冷,写别后的寒心;残月破碎,写此后难圆之意。

63、这几句景语,将离人凄楚惆怅、孤独忧伤的感情,表现得十分充分、真切,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。

64、难怪它为人称道,成为名句。

65、再从此后长远设想: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66、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。

67、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?纵有良辰好景,也等于虚设,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;再退一步,即便对着美景,能产生一些感受,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?总之,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。

68、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、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、至尽至极的地步,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。

69、结句用问句形式,感情显得更强烈。

70、起首“寒蝉凄切。

71、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三句写环境,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,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,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。

72、通过这些景物描写,融情入景,点染气氛,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,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。

73、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。

74、“都门帐饮”是写离别的情形。

75、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,暗寓仕途失意,且又跟恋人分手。

76、“无绪”,指理不出头绪,有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的意思。

77、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。

78、“留恋处、兰舟催发”。

79、正在难分难舍之际,船家又阵阵“催发”。

80、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。

81、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82、”是不得不别的情景。

83、一对情人,紧紧握着手,泪眼相对,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
84、这两句把彼此悲痛、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,写得淋漓尽致。

85、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,跃然纸上。

86、这是白描手法,所谓“语不求奇,而意致绵密”。

87、“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88、”写别后思念的预想。

89、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。

90、一个“念”字,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。

91、“去去”是越去越远的意思。

92、这二字用得极好,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,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。

93、只要兰舟启碇开行,就会越去越远,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、烟波千里,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。

94、离愁之深,别恨之苦,溢于言表。

95、从词的结构看,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,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96、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。

97、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,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:“多情自古伤离别”。

98、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。

99、“自古”两字,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,提升为普遍、广泛的现象,扩大了词的意义。

100、但接着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一句,则强调自己比常人、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、更甚。

101、江淹在《别赋》中说: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!”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,而且层层加码,创造出新意。

102、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。

103、”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,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。

104、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,真正做到“景语即情语”。

105、“柳”、“留”谐音,写难留的离情;晓风凄冷,写别后的寒心;残月破碎,写此后难圆之意。

106、这几句景语,将离人凄楚惆怅、孤独忧伤的感情,表现得十分充分、真切,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。

107、难怪它为人称道,成为名句。

108、再从此后长远设想: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109、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。

110、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?纵有良辰好景,也等于虚设,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;再退一步,即便对着美景,能产生一些感受,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?总之,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。

111、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、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、至尽至极的地步,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。

112、结句用问句形式,感情显得更强烈。

113、该句出自宋代柳永的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,全诗如下: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
114、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
115、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116、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117、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
118、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119、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译文: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,面对着长亭,正是傍晚时分,一阵急雨刚停住。

120、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,却没有畅饮的心绪,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,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。

121、握着手互相瞧着,满眼泪花,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,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。

122、想到这回去南方,这一程又一程,千里迢迢,一片烟波,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。

123、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,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,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!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?怕是只有杨柳岸边,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。

124、这一去长年相别,相爱的人不在一起,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、好风景,也如同虚设。

125、即使有满腹的情意,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?赏析:该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。

126、上片纪别,从日暮雨歇,送别都门,设帐饯行,到兰舟摧发,泪眼相对,执手告别,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,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,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。

127、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。

128、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,甚至远及西夏,“凡有井水饮处,即能歌柳词”(《避暑录话》)。

129、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,同他这种明白晓畅、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。

130、下片述怀,承“念”字而来,设想别后情景。

131、刘熙载《艺概》卷四:“词有点有染。

132、柳耆卿《雨霖铃》云‘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。

133、念宵酒酲何处,杨柳岸、晓风残月’。

134、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,‘今宵”二句,乃就上二句意染之”确实,“今宵”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,不仅在于虚中有实,虚景实写,更因为以景“染”情、融情入景。

135、“今宵酒醒何处”,遥接上片“帐饮”,足见虽然“无绪”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;“杨柳岸、晓风残月”,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,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。

136、“此去”以下,以情会景,放笔直写,不嫌重拙,由“今宵”想到“经年”,由“千里烟波”想到“千种风情”,由“无语凝噎”想到“更与何人说”,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“相见时难别亦难”的不尽愁思。

137、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,柳词一向被判为“俗曲”。

138、此词上片中的“执手相看泪眼”等语,确实浅近俚俗,近于秦楼楚馆之曲。

139、但下片虚实相间,情景相生,足以与其他著名的“雅词”相比,因此堪称俗不伤雅,雅而不俗。

140、作者简介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创始人物。

141、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

142、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

143、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

144、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

本文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(今宵酒醒何处)】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